目標為本的導向

領袖系列文章
目標為本的導向
作者: 關廣智 © 版權所有 日期: 2007年11月30日

要知道事工的果效,我們就要清楚事工背後的目標。要清楚事工背後的目標,我們就要確定從神所領受的異象和使命。異象和使命若得以確定,但目標仍不清晰,我們根本沒有可能朝著正確的方向進發。釐定目標並不容易,因為我們經常都忽略了一些釐定目標的基本原則。

「SMART」的方法是管理學和市場學經常應用來釐定目標的方法之一。其中所提及的範圍非常值得參考:
· Specific – 具體的:目標的描述是否清楚把所要做的工作準確地形容出來呢?誰來負責?何時何地?
· Measurable – 可量度:目標的定立是否可以用具體的指標來量度完成的進度呢?若是要具體,是否需要多重指標呢?
· Attainable – 能達標:目標是否有可能達成,還是不設實際的理想呢?
· Relevant – 相關的:目標的內容和細節是否與整體目標、異象、使命等相關,而且可以產生互動的呢?
· Time-Bound – 有時限:目標是否清楚說明了在什麼時限內完成呢?若要分階段進行,是否已清楚列明出來呢?

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於1954推出了一個個人目標管理的概念稱之為「Management By Objectives」(MBO)。這個MBO概念無論在個人或機構內實行都非常有效。這概念的特質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目標按重要性和比重(百分比)清楚地列出來,在適當的時間範圍內(例如每月、每季、每年......等)作出檢討以分辨工作的進度和成敗。這個做法有相當的好處,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很坦然地回顧過去並計劃將來。

如果是「SMART」的目標,就一定可以量度,但量度果效最終的目的是作出檢討,從而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目標。我們有太多的時候在推動事工的過程中完全忘卻了量度果效的步驟,雖然事工得以完成,但資源未必是適當地運用,最終連浪費了教會或機構的資源還懵然不知呢!

領袖若要事奉更有效,就必定要建立目標為本的導向,定期量度果效,作出適當的檢討就更不可少。可是執行起來,最重要的關鍵卻是領袖個人對這些信念的堅持。

Comments